新妇篇答雪堂 其一
习习堂前燕,弱羽讵能飞。仰视沧浪天,哺我黄口儿。
新妇初来时,父母教礼仪。娩婉事君子,动止勤自持。
入厨涤百器,夙兴夜寐迟。未知姑性情,便欲摅所思。
一语违尊章,憔悴无光辉。君子为弥缝,大义终无亏。
同心依所天,德音矢莫违。
习习堂前燕,弱羽讵能飞。仰视沧浪天,哺我黄口儿。
新妇初来时,父母教礼仪。娩婉事君子,动止勤自持。
入厨涤百器,夙兴夜寐迟。未知姑性情,便欲摅所思。
一语违尊章,憔悴无光辉。君子为弥缝,大义终无亏。
同心依所天,德音矢莫违。
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沸。
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栖霞山裂;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
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日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沸。
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,发生了大地震。当时,我在稷下做日,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。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,从东南方向过来,向西北方向滚去。大家都很惊骇诧异,不知是什么缘故。不一会儿,只见桌子摇晃起来,酒杯翻倒;屋梁房柱,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。众人大惊失色,面面相觑。过了好久,才醒悟过来是地震,急忙冲出屋子。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,一会儿斜倒在地上,一会儿又直立起来;墙倒屋塌的声音,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,一片鼎沸,震耳欲聋。
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栖霞山裂;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
人头晕得站不住,只能坐在地上,随着地面颠簸。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;鸡叫狗吠,全城大乱。过了一个时辰,才稍微安定下来。再看大街上,男男女女,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,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,都忘了没穿衣服。后来,听说这次地震时,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,不能再打水;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;栖霞山裂了道缝;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。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!
参考资料:
1、 蒲松龄 著,朱其铠 主编 .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2007年 .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(jì)下,方与表兄李笃(dǔ)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(bǒ),酒杯倾覆;屋梁椽(chuán)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(dǐng)沸。
康熙七年:即公元一六六八年。戌刻:晚七时至九时。稷下:地名。此指临淄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注引刘向《别录》:“齐有稷门,城门也。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。”
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(fèi)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栖(qī)霞山裂;沂(yí)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
倾仄:倾斜。仄,通“侧”。栖霞:县名。今属山东省。沂水:县名。今属山东省。溲(sōu叟)溺(niào尿):小便。缓颊:犹松嘴。一何:多么。
参考资料:
1、 蒲松龄 著,朱其铠 主编 .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2007年 .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沸。
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栖霞山裂;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
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与体验,描述了康熙七年间发生在山东的大地震。文章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的清晰,从“声如雷”“几案摆簸”到“墙倾屋塌”“河水倾泼”,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,这是从物的角度描述。“众骇异”“相顾失色”到“男女裸聚”,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,写地震严重的程度。最后的耳闻,揭示出了地震破坏的程度,并由此发出了“真非常之奇变”的感慨。
结构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。《地震》的格局虽小,但所营造的结构却完整缜密,平整均衡,单纯精美。记事由隐入显,循序渐进,层层开拓境界,逐步创造高潮、首尾连贯完美,通篇委区尽态。结构的艺术处理,贵在线索的贯穿。它运用自如地按记述文的表现形式,以事件发生、发展的时间为线索,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组装起来,连动式地推到读者面前:
第一幅、烛前对饮图:闻有声如雷,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
第二幅、室内,震荡图:几案摆簸、酒杯倾覆,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,相顾失色。
第三幅、户外,大震图;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倒屋塌,儿啼女号。人不能立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,鸡呜犬吠。
第四幅、街上,男女裸聚图:竞相告语,忘其未衣。
第五幅、震后山河图:水井倾仄,楼台易向,栖霞山裂,沂水陷穴。
此外,尚有一幅联想到的地震之外的“狼口夺子图”。此图既如绘画,又若小说。
五幅画面,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的大地震的全部过程,正好表明地震发生(第一图)、发展(二图)、高潮(三图)、缓和(四图)、终结(五图)的程序。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的“夺儿图’’强化了第四图的思想。这里的文字都有极强的可感性与可绘性。
事出突然,事先没有征兆,只听得隆隆雷声,由远及近,人们惊异,但不知原因。一会儿,桌子摇动,杯子倾倒,屋梁有声,人们你看我,我看你,大惊失色,但不知何故。过了好一会儿,才忽然明白——地震了!才快点跑出来。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,一时惊慌失措,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。以上是室内情况。
跑出屋子以后,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建筑物忽起忽落,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。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、儿啼女号声。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来的,所有没感觉到不稳。停下来以后,才觉得站立不稳,于是快点坐下,随地转侧。
此时,人惊恐万状,无暇交流情况。大约过了一个时辰,地震停了,人们情绪稍有安定,这时,大家才有可能“竞相告语”,急于宣泄内心恐惧,抱团取暖,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。情急下的失态,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。
在地震的当时,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。震情和缓了,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才互相探访,打听安危,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来,才有某处井倾侧,楼易向,栖霞山裂,沂水陷穴的传闻。
写震前、震中、震后;写房内、房外、街上;写所见、所闻。先写什么,后写什么,合情合理,井井有条,紧紧相扣,一气呵成。再现地震现场画面,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。
参考资料:
1、 李延祜编著 .《浮生半日闲 古代笔记小品》 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2.04:275页欲寄愁心朔雁边,西风浊酒惨离颜。黄花风节碧云天。
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,想要把“愁心”寄送。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,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。黄叶纷飞的风节,碧云飘悠的蓝天。
古戍烽烟迷斥堠,夕阳村落解鞍鞯。不知征战几人还。
烽烟飘起,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。到了黄昏,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,驻扎安营。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。
参考资料: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笺注全编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3.10:226-227页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一生最爱纳兰词最全集 超值白金版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1.09:140-141页欲寄愁心朔(shuò)雁边,西风浊(zhuó)酒惨离颜。黄花时节碧云天。
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,后用作词牌名,又名“浣溪纱”“小庭花”等。朔雁边:谓北方边地的大雁。惨离颜:谓离别的筵宴上忧愁凄苦之形貌。
古戍(shù)烽烟迷斥堠(hòu),夕阳村落解鞍(ān)鞯(jiān)。不知征战几人还。
古戍:指古代将士守边之处,筑有城堡、营垒、烽火台等。斥堠:放哨,此处代指边关哨所。解鞍鞯:谓卸去行装以驻扎安营。鞍鞯: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。鞍子和托鞍的垫子。
参考资料: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笺注全编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3.10:226-227页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一生最爱纳兰词最全集 超值白金版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1.09:140-141页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从军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。
全词可分为两部分。前三句为上片,写的是战争前的忆家的情状,下片写的是经过厮杀战后后恋家的情景。虽有两片,但却由一“愁”统辖。首句“欲寄愁心朔雁边”直抒胸中压抑长久的“愁”。在萧索荒凉的边塞,“愁心”无法寄送,秋日望见大雁,词人不由心生此意。因“愁”而生忆,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,恰如就在昨天,故而愁心更添一层愁。独饮浊酒,更添愁绪,所谓“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,又有“浊酒一杯家万里”,所以愁情更浓更远。远处美好的灿灿黄花,给词人视觉上的亮色。一片荒芜之中,突见生机勃勃的黄花,犹如无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,给人欣喜,却也是如此短暂,欣喜过后是无尽的苦楚。这里,以艳丽的黄花来反衬词人的内心无比凄凉。
下片中,思绪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战斗。战斗知道傍晚,片刻的修整,望着受伤的战友,情感徒然升华,由上片的只是内心愁绪,变为内心的担忧。古来战争,从来都只是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战争的残酷,让词人心内生忧。在这里,词人虽无直抒胸怨,但怨气慢慢升起:亲人别离,生死未卜,隐隐的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。
全词仅四十二个字,却刻画出多个画面。词人善于运用意象,别具一格,给人不一般的画面感觉。情感表达也是由浅入深,进而有一种隐怨在内。意象结合出的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,相互融合,情景交融。
参考资料:
1、 聂小晴编.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 经典典藏版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2.05:407-410页愁痕满地无人省,露湿琅玕影。闲阶小立倍荒凉。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。
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,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,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,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,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。
薄情转是多情累,曲曲柔肠碎。红笺向壁字模糊,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。
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,不因多情而心累,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,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,为你书写心曲。
参考资料: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田萍注解,纳兰词全集鉴赏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.04:第26页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孙红颖解译,纳兰词全鉴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6.02:第300页愁痕满地无人省,露湿琅(Iàng)玕(gàn)影。闲阶小立倍荒凉。还剩旧时月色在潇(xiāo)湘(xiāng)。
秋夕:七月七日晚上。信步:随便漫步。愁痕:指青青的苔痕。琅玕:像珠子一样的美石。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。闲阶:空荡寂寞的台阶。潇湘:指湘江,因其水清深故名。
薄情转是多情累,曲曲柔肠碎。红笺(jiān)向壁字模糊,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。
“红笺”二句:意思是说信笺仍在,而信中模糊的字迹,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。向壁,李白《草书歌》: “起来向壁不停手,一行数字大如斗”,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,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。
参考资料: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田萍注解,纳兰词全集鉴赏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.04:第26页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孙红颖解译,纳兰词全鉴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6.02:第300页纳兰的这首词,有着他一贯的忧郁风范。
上片斟月光为茗,看林梢轻影,无须整理的心事。随着殷殷低唤,拂去轻尘,来到眼前 “愁痕满地无人省,露湿琅玕影”,纳兰小令中的白描总是十分动人。信步竹林间,满地竹叶恰似愁痕点点。纳兰词里这样的情境有很多,夜寒露重时独立小院,衣衫必是不足御寒的,心境也必是凄凉无依的。而在这里,词人也不绕圈子,自己说得清楚明白,“闲阶小立倍荒凉”,空荡寂寞的台阶显得十分荒凉。
而下一句,纳兰却又隐晦了,“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”,万千情意都浓缩在“潇湘”两字。潇湘喻指生死相隔。词句到了这里,纳兰的心迹也都铺显了出来,干言万语,还是悼亡。月亮还是当年的月亮,只是如今,它却孤零零照在一个人清冷孤寂的身影上。
下片写万籁俱寂,已寐难眠,此时正是“薄情转是多情累,曲曲柔肠碎”。是薄情吧,才会彼时那样不珍惜,是多情吧,才会如今这样放不下,生怕挂着笑的嘴角一垂下来,眼泪就会忍不住跟着倾泻而出。黯然神伤中,借黑夜盖住内心的忐忑不安。
这首词里,正是最后一句“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”最牵人心,想起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的情景,往事历历在目。其实何曾薄情,淡淡一句清言,二人缱绻深情便呼之欲出。故事完结,谢幕散场,但总有白纸黑字,文辞依然。
从全词看,本词采用前写景后抒情的常用手法,即由眼前实景追忆曾经的情景。结句描写一细节,使小词顿生妙趣,意韵悠长,情趣悠远。
参考资料: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田萍注解,纳兰词全集鉴赏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.04:第26页疏星耿耿逼人寒,清漏丁丁画角残。
逼人的寒气耿耿的星光,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。
客泪久从悉外尽,月明犹许醉中看。
他乡为客愁多泪已流尽,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。
栖乌绕树冰霜苦,哀雁横天关塞难。
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,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。
料得故园今夜梦,随风应已到长安。
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,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。
参考资料:
1、 邓楚栋,邓亚文编注. 五朝千家诗 下 明清千家诗[M]. 北京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 2008.01.第137页 2、 刘琦,郭长海,吕树坤译注. 清诗三百首译析[M]. 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 2014.02.第29-30页疏星耿(gěng)耿逼人寒,清漏丁(zhēng)丁(zhēng)画角残。
耿耿:明亮的样子。漏:见黄景仁七绝《癸巳除夕偶成》注。丁丁:滴漏声。画角残:军中画角声音凄惨。
客泪久从悉外尽,月明犹许醉中看。
客泪句:意为自己老泪纵横,随着无边无际的寒夜和悲苦已经流尽了。醉中看:看见月亮朦朦胧胧,如同醉后看月。
栖(qī)乌绕树冰霜苦,哀雁横天关塞难。
栖乌绕树:意为自己有家难回。哀雁:以哀雁比喻人民流离失所。
料得故园今夜梦,随风应已到长安。
故园今夜梦:指故乡妻子的梦境。长安:代指当时京城北京。此二句系运用杜甫《月夜》纯从对面写去的手法。
参考资料:
1、 邓楚栋,邓亚文编注. 五朝千家诗 下 明清千家诗[M]. 北京: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 2008.01.第137页 2、 刘琦,郭长海,吕树坤译注. 清诗三百首译析[M]. 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 2014.02.第29-30页此诗抒发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、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沉怀念。
首联写夜深难眠,以景写情。“疏星耿耿”,明写星光幽冷,暗写狱中对月。月明星稀疏星耿耿,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,只有对月时才可见。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,这主要是为了突出“逼人寒”。寒气逼人,说明季节已是深秋,时间已是深夜,内心的凄苦和气温的寒冷互为作用,一个“逼”字尽传精神。“清漏丁丁”,丁丁之声清晰可辨,夜静无哗,愁人失眠;这漏声敲击着诗人的心扉。“画角残”,画角声残,其声如呜咽哀鸣,且暗寓夜深之意。这一联取星、漏、角等物,从空中写到地上,从远方写到近处,以形象、声音气温诸方面来渲染狱中凄冷的气氛。
颔联写冤苦不尽,以态写情。一写“泪”,久系狱中,辛酸的眼泪已同那无边无际的愁苦流尽了。说“尽”,意为不尽的泪水已完了,显示了愁苦之深,实为说愁不尽泪不止。一写“醉”,以酒浇愁愁更愁,醉中看月,一片漾胧,是醉眼惺松,也是泪眼模糊,身陷囹满腹愁怨,无处申说,无法辩白,只有将无尽哀苦倾向天边月亮。因“泪”而要以酒解愁因“醉”使泪更无法遏止。诗人没有写呼天地的呼叫,也没有写滔滔不尽的诉说,只有流泪、酒醉之态,充分流露出苦情深衷。同时,醉中看月,拓展了诗人思想翱翔的空间,引出了下文的两层具体的叙写。
颈联写处境艰难,以喻写情。一是借栖乌绕树喻被囚之苦。曹操《短歌行》诗云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。”曹操说栖鸟无枝可栖是讲自己无所依托,诗人于此则进一层说在冰霜苦寒的环境中,乌鹊无处可栖,自己只有蹲在这冰冷的监狱中。一以哀雁喻自己有家难归。雁南来北往,有一定规律,哀雁为失群的雁,要想南归可是关塞阻断,十分艰难。诗人以哀雁横天的景象,喻指自己流落他乡,有家归不得。“栖乌”、“哀雁形象本身就传达出令人心悸的情味。“冰霜苦”言狱中苦况,“关塞难”言途中险阻,既反映了诗人囚居的艰苦生活,也表现了对蒙冤的怨愤之情。
尾联写想念家人,以思写情。诗人狱中望月,举头见雁,其思想飞越关山,回到自己的家园。“料得故园今夜梦,随风应已到长安”,“故园”指作者家乡山东莱阳,“长安”借指北京,诗人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子儿女,而说家人梦中应到自己这里,这就如杜甫《月夜》中所写“今夜州月,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香雾云餐湿,清辉玉臂寒。何时倚虚晃,双照泪痕干。”从对面写来曲折宛达。由此适见其思念之深,且楚楚动人,别有韵味。这首诗以明月作为情感的触媒,通过狱中“对月”,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,以及对故园、亲人的深切怀念。同时,又由明月引出栖乌、哀雁,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、艰难,通篇情景交融,浑然一体,感人至深。
此诗通过狱中“对月”,极写被囚之人心中的无限悲愁,以及对故园、亲人的深切怀念。同时,又由明月引出栖乌、哀雁,抒写人生道路的曲折、艰难。围绕着《狱中对月》的诗题,多侧面、多层次地展开叙写,又处处紧扣着怨愤之情,由于取景典型,用喻贴切,刻画入微,想象合理,通篇情景交融,浑然一体,感人至深,余味不匮。
参考资料:
1、 魏清荣编著. 中国百家文学名著鉴赏 诗歌 2[M]. 福州:福建教育出版社, 1997.第142、 周啸天主编. 元明清名诗鉴赏[M]. 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 2001.08.第632-633页秋风立马越王台,混混蛇龙最可哀。
秋风猎猎,立马在越王台上,想起历史上的人物,龙蛇混杂,真是悲哀。
十七史从何说起,三千劫几历轮回。
十七史从何说起,在这无穷无尽的时间里,人间经历了多少欢欣和苦难的轮回。
腐儒心事呼天问,大地山河跨海来。
腐儒满腹愤藏的心事欲呼天发问,壮丽的大地河山跨海迎面扑来。
临睨飞云横八表,岂无倚剑叹雄才!
向远方眺望天外的飞云,难道当今之世就没有倚剑长啸的英雄人才!
参考资料:
1、 桑咸之,阎润鱼注译.康有为诗文选:巴蜀书社,2011.05:第1页秋风立马越王台,混混蛇龙最可哀。
越王台:一名粤王台,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,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。混混蛇龙:意谓龙蛇混杂,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,难以区分。
十七史从何说起,三千劫几历轮回。
十七史:宋时有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南齐书》、《粱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后魏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唐书》、《五代史》,合称十七史。劫:佛教名词,劫难。
腐儒心事呼天问,大地山河跨海来。
轮回:佛教语,意为流转。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,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(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,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,故称轮回。天问:《楚辞》有《天问》,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,提出宇宙问题、历史问题、人生问题等。
临睨(nì)飞云横八表,岂无倚剑叹雄才!
临睨:从高处向远方眺望。
参考资料:
1、 桑咸之,阎润鱼注译.康有为诗文选:巴蜀书社,2011.05:第1页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,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,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,手握长剑,力挽狂澜。诗作气势磅礴、风格雄健,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。
诗“秋风立马越王台,混混蛇龙最可哀。”两句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,秋风猎猎,立马高冈,目接混茫,心潮澎湃。诗中“混混蛇龙”,亦寓有嗟叹世道陵夷,混浊纷乱,英雄埋没草莽之意。
“十七史从何说起,三千劫几历轮回。”两句则是反思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,大气包举,涵融古今。王朝的盛衰兴亡从何说起,大千世界,不知经历了几多浩劫。“十七史”是泛言,实则着眼的是有清一代的盛衰,“从何说起”,言外有不堪闻问之意。自康乾盛世、道成以降迄于光绪季世,国运始如日丽中天,垣赫鼎盛,终至白日西倾,沧海横流。“三千劫”,将佛教语的一个绵亘久远的时空观念浓缩到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——特指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蒙耻的历史。灾难如此频繁,浩劫如此惨重,竟然使人感到仿佛经历了三千次劫火的焚烧,堕入酷烈的生死轮回。
“腐儒心事呼天问,大地山河跨海来。”句慷慨悲歌,直抒孤愤。大地山河,疮痍满目,古老的天朝上国即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,不禁仰首苍穹,抚膺浩叹。“腐儒”,诗人自指。康有为诗学杜甫、龚自珍。杜甫即常以“腐儒”自称,以表白自己特立独行、不徇世媚俗的个性,“大地山河”,叹息祖国锦绣江山,本自龙蟠虎踞,雄睨一世;惜哉金瓯已缺,列强觊觎,坚舰利炮连同现代文明跨海而来,顿时惊破天朝残梦。
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,而尤为可贵的是诗人的时代敏感,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。临睨八荒,青天浩荡,云海苍茫,无涯无际,横跨重洋,令人与飞云俱远。不可能坐并观天,老死户牖,而不思雄飞寰宇。末句交织着郁勃和激越的情怀,慨叹堂堂中华旧邦,竟无破壁而出,放眼世界,吮吸现代文明之雨露,堪为民族脊梁的雄才。
此诗以悲壮昂扬的基调,透露出砰訇的新潮音,表现了诗人愿为时代弄潮儿的神圣使命感。
参考资料:
1、 赵小文编著.中华古诗词鉴赏:陕西旅游出版社,2007.04:第394-395页